无名却有奇效
——论痛泻要方的正确打开方式
包头市中心医院 邬璟
腹泻,中医称之为泄泻,是指以排便次数增多,便质稀溏,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症。古代将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,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,二者只有轻重之分,但无明确区别,现临床一般统称泄泻,常见的有肾虚泄、湿热泻、食积泻、脾虚泻和肝郁脾虚泻等。在现代医学中,急性肠炎、慢性肠炎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亦常有泄泻的表现。
一、泄泻的病因和病机
泄泻的病位主要在脾胃和大小肠,和肝肾密切相关,其中主脏在脾,主要致病因素为湿,即《难经》所谓“湿多成五泄”。中医认为,小肠具有分清泌浊的作用,意指小肠会将食物进一步消化分解成清浊两部分:“清”的部分即食物的精华,被小肠所吸收,上输于脾;“浊”的部分即食物残渣和部分水液,则下注大肠形成粪便,或进入膀胱形成尿液。
小肠分清泌浊的过程需要脾的运化功能作为动力。所以,若脾的运化功能受到损害,则小肠分清泌浊的作用也将被累及。而感受外邪、饮食所伤、情志失调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脾的运化功能,导致小肠分清泌浊的作用减弱,生理功能无法顺利进行,水食全部进入大肠,引起泄泻。
二、治疗泄泻常用药物
了解了泄泻的病因和病机,我们再来看看治疗泄泻常用的中药都有哪些。中医素来强调辨证论治,对于泄泻亦不例外——根据证型以及症状的不同,常用药物包括:
(1)对于外感风寒、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导致的泄泻,可以应用藿香正气散进行治疗。
(2)对于湿热泄泻,症见泄泻腹痛,肛门灼热,或身热口渴,通常需要清热燥湿、分利止泻,可以应用葛根芩连丸或芍药汤进行治疗。
(3)对于食滞胃肠所致泄泻,症见腹痛矢气腹泻,泻下之物秽臭如败卵,舌苔厚腻,则需要消食导滞、和中止泻,可以用保和丸进行治疗。
(4)对于脾胃虚弱型泄泻,症见大便时溏时泻,迁延反复,完谷不化,饮食减少,食后脘闷不舒,通常用健脾益气、化湿止泻的方法来治疗,常用药物是参苓白术散。
(5)对于肾阳虚衰引起的腹泻,以黎明泄较常见,即天一亮或者将近黎明时出现腹痛、肠鸣音、腹泻等表现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五更泻”,需要健脾温肾、涩肠止泻,可以使用附子理中丸、四神丸进行治疗。
三、痛泻要方的正确打开方式
1.什么是痛泻
其实,除以上几种常见的分型外,还有一种泄泻非常典型,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,便质稀溏,泻必腹痛,泻后仍痛,周而复始反复发作,中医临床称之为“痛泻”。痛泻是肝脾不和的一种表现,中医认为“泻”病位在脾、“痛”病位在肝,脾虚则泻,肝实则痛,脾虚肝实故而又痛又泻。
痛泻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泄泻,这与湿热泄泻或食伤腹泻并无二致,但本质和后者却显著不一样。明代医家吴鹤皋在《医方考》中明确说明了痛泻与伤食腹痛的辨证区别:“此与伤食不同,伤食腹痛得泻便减,今泻而痛不止,故责之土败本贼也”。即痛泻多由土虚木乘,肝脾不和,脾失健运所致,其特点是泻必腹痛,泻而痛不止;而伤食所引起的腹痛,泻后则痛止,治疗时应予以区分。
对于痛泻,中医主张使用痛泻要方治疗。
2.痛泻要方是何方
“痛泻要方”,最早载于“金元四大家”之一朱丹溪的《丹溪心法·泄泻篇》中,书中虽无方名,但所列药味(防风、白芍、白术、陈皮)与现行的痛泻要方完全一致,并标明治“痛泻”二字,主要功效为“抑木扶土”(调和肝脾),凡肝强脾弱者应用即有效。此方出自《景岳全书》引刘草窗方,因张景岳称之为“治痛泻要方”,故得名。
关于它的方名:原名白术芍药散(《古今医统大全》所记载),在《叶氏女科》中称其为白术防风散,而在《不知医必要》中又名防风芍药汤,在《医方考》中引作“痛泻要方”,而《医林纂要》中引作“痛泻丸”。虽然其在不同的古代典籍中方名不同,但处方组成都是一致的。
3.痛泻要方的组方
痛泻要方的组方虽然非常简单,仅包括白术、白芍、陈皮、防风等4味药,却很精妙——下面,我们就用正确的打开方式仔细感受这些精妙之处。
白术味苦、甘,性温;归脾、胃经。甘补渗利,苦温而燥,主以温补扶正,兼能祛除水湿。善补气健脾、燥湿利水、止汗、安胎,治脾胃气虚、脾虚水肿、痰饮、表虚自汗及胎动不安。方中重用苦温之白术,补脾燥湿,为君药。
白芍味苦、酸,性微寒;归肝、脾经。具有养血养阴、柔肝止痛、平抑肝阳的功效,被誉为“肝家要药”。白芍酸寒,柔肝缓急止痛,正如陈士铎所说:“夫平肝之药,舍白芍实无第二味可代”,与白术配伍,为臣药。
陈皮味苦、辛,性温;归肺、脾经。辛香行散,苦燥温化,既调理脾肺气机升降而理气调中,又燥湿理气而化痰浊,凡气滞湿阻、痰壅之证皆可投用。治中焦气滞证尤佳,兼寒者最宜。陈皮辛苦而温,理气燥湿,醒脾和胃,使气行则痛止,为佐药。
防风味辛、甘,性微温;归膀胱、肝、脾经。防风既可散外风、胜湿邪而发表止痛,也可祛内风而止痉,历来为治风通用药,散外风、息内风皆宜,治风寒、风热及表证夹湿皆可,风寒湿三邪客体用之最宜。防风燥湿以助止泻,为脾经引经药,故为佐使药。此方尤妙在用防风:防风专入肝脾二脏,辛能散肝郁,正如《黄帝内经》所言:肝欲散,急食辛以散之。
纵观此方,白术苦燥湿,甘补脾,温和中;白芍寒泻肝火,酸敛逆气,缓中止痛;防风辛能散肝,香能舒脾,风能胜湿,为理脾引经要药。陈皮辛能利气,炒香尤能燥湿醒脾,使气行则痛止。四药相合,健脾疏肝,气机调畅,痛泻自止。全方具有补缓之中寓有疏散的配伍特点,体现了泻肝木而益脾土的治法。
4.痛泻要方的应用
痛泻要方的辨证要点包括:肠鸣腹痛,大便泄泻,泻必腹痛,泻后痛缓,常受情绪影响而反复发作,同时舌苔薄白,两关脉不调,左弦而右缓。现代临床上,常用本方治疗急慢性肠炎、慢性结肠炎、肠易激综合征等——只要辨证属脾虚肝旺者,无论新病久病皆可用之。
与此同时,以痛泻要方为基础方,针对不同的“痛泻”可以加减化裁应用:①如腹痛剧甚,倍用白芍,加甘草、木香,以甘缓止痛,或加延胡索止痛;②大便如水样,加茯苓、车前子以利水止泻;③寒泻,加附子、炮姜以温脾;④大便中夹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,加山楂、神曲、麦芽以助消化;④舌苔黄腻者,加黄连以清热;⑥久泻不止,加炒升麻以升阳止泻;⑦肛门坠胀、疲乏无力者,加黄芪、党参;⑧黏液多加茯苓、薏苡仁、莲子;⑨脓血便加旱莲草、地榆炭、白头翁。再如,脾胃气虚配合四君子汤;脾胃虚寒配合理中汤;脾肾虚寒配合四神丸;等等。
但需要注意的是,阳明湿热和热毒的腹痛腹泻者忌用本方。方中白术为苦燥之品,而陈皮和防风为辛香温燥之品,不适合有热症的“痛泻”患者,因此临床使用前一定要辨清证型,保证安全用药。
北京药学会 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中路2号小二楼2层
本网站浏览34594969次
Copyright 2012 北京药学会( 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,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) All Rights Reserver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