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月一方
字号 16

治疗头痛的经典方:川芎茶调散

2022年06月02日

北京市丰台区精神病防治院  刘蕊

川芎茶调散荆防,辛芷薄荷甘草羌。

目昏鼻塞风攻上,偏正头痛悉能康。

对普通人来说,茶对药的影响有些“一言难尽”——有的时候有,有的时候没有;有的时候大,有的时候很小。所以,在长期生活实践过程中,人们逐渐达成了一种共识:服药不饮茶。但是,有种茶却不一样,可以用于治病,对头痛的治疗效果尤其好——它就是本文要介绍的川芎茶调散。

一、组方知轻重

川芎茶调散始出自宋代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;元代医家危亦林在其所著《世医得效方》中也有相关记载,明代《奇效良方》中也收录了川芎茶调散,清代《医学心悟》中也有其加减变化的应用。

川芎茶调散组方包括8味中药,分别为川芎、荆芥、白芷、羌活、甘草、细辛、防风、薄荷;如果将清茶算作一味药的话,计作9味药亦未尝不可。

组方中,除了甘草,其他皆为味辛散风之药,在归经上也各有不同,比如:羌活归太阳经,川芎归少阳、厥阴经,细辛归少阴经,白芷归阳明经。

——川芎为君药。“金元四大家”之一的李东垣认为:“川芎为头痛必用之药。”川芎辛温香窜,可以上至巅顶、下行血海,为血中之气药,所以用它做君药。

——荆芥和薄荷为臣药。先说荆芥:《局方》中谈论荆芥时描述为“荆芥去梗”,翻阅相关文献可知,宋元明时期所用的荆芥大多为荆芥穗,所以方中的荆芥应该是发散之力更强的荆芥穗。再说薄荷:方中薄荷的用量特别大;因为方中其他都是辛温香燥药,用辛凉可散风热的薄荷,可以制方中诸药的温燥之性。

——防风可发散头部风邪,与细辛、白芷、羌活共奏祛风止痛之功,为方中佐药。

——甘草为使药,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。

二、用茶有讲究

根据史书的记载,宋代人特别喜欢饮茶,这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体现。比如,宋代医学著作中记载的茶方就非常多,茶与诸药相合可以起到共治、引经、调味等作用。所以,川芎茶调散出自宋代的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就不足为奇了。

川芎茶调散,上面讲了“川芎”,下面自然就应该是“茶”了。本方所用之茶为性凉的绿茶,清火之效力虽不如薄荷,但用意相同。平时有喝苦丁茶习惯的朋友可能会问了:苦丁茶也是清火的,好像作用还更胜一筹,那用苦丁茶行不行?

答案是:不行。关于绿茶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写道:“茶苦而寒,阴中之阴,沉也,降也,最能降火。”绿茶性微寒,味甘苦,在处方中配伍辛温之药可以起到反佐(用性味或作用相反的药物来辅助方中的主药,从而增强药物的疗效)的作用。而苦丁茶性味苦寒,主要用于泻火解毒——寒性太过,而不适宜用在这个祛风散寒的处方中。

三、头痛需辨证

头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,任何年龄、任何时候、任何场合均可能发生:睡不好觉会头痛,受凉感冒会头痛,用脑过度会头痛……通过今天的学习,我们知道:川芎茶调散可以用于头痛的治疗。而且,方中诸药归经亦各有不同,似乎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头痛——但是,事实当真如此吗?

显然不是。《局方》中记载:“丈夫、妇人诸风上攻,头目昏重,偏正头疼,鼻塞声重;伤风壮热,肢体烦疼,肌肉蠕动,膈热痰盛,妇人血风攻疰,太阳穴疼,及感风气,悉皆治之。”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,川芎茶调散主要用于祛风。

不过,中医所说的“风”有“内风”和“外风”之分。而从川芎茶调散的组方来看,方中所用之药多为辛温之品,作用方向是向上、向外的,主要针对的是“外风”。川芎茶调散主治之证为风邪所伤,头痛主要由外感引起,所以可能同时还有其他外感症状(如恶寒、发热、鼻塞等)。这和“内风”引起的头痛——如肝阳上亢的头痛以及阴血亏虚的头痛——有明显的不同,要注意区分。肝阳上亢头痛患者以头胀痛为主要表现,或有面红目赤的症状,以及口苦、两胁胀痛、失眠多梦等;阴血亏虚头痛患者常有面色无华、唇甲色淡、心悸怔忡、神疲乏力等表现。这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性。

四、剂型会选择

川芎茶调的剂型多种多样,既有传统散剂的,也有颗粒剂、片剂、口服液等。那么,这些剂型特点相同吗?选择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呢?下面,我们简单地说一说。

散剂为原药材打粉而成,服用时用绿茶冲泡,温热时饮下,可以起到祛风散寒的作用;不过,散剂的缺点也比较明显——服用口感欠佳。其他剂型都是原药材经提取制成的,携带方便,可随时取用;但是,它们在功效上略弱于散剂。另外,川芎茶调散也可以做成汤剂,根据头痛的部位以及患者寒热情况适当加减变化。

综上所述,辨清证,用对药,喝茶也能治头痛。

北京药学会 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中路2号小二楼2层

本网站浏览31311008次

Copyright 2012 北京药学会( 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,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) All Rights Reservered

京ICP备14053558号-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4183